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激光終端發散角和(焦)斑直徑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激光終端發散角和焦斑直徑是衡量激光光束質量的核心參數,直接影響激光系統的應用性能。發散角描述了激光束在傳播過程中的擴散程度,其值越小,光束的準直性越好;焦斑直徑則表征了激光聚焦后的能量集中度,決定了加工精度或通信效率。在工業加工、醫療設備、光通信及科研領域,這兩項參數的精確檢測是確保激光系統穩定運行和優化設計的關鍵。例如,在精密微加工中,焦斑直徑的微小偏差可能導致加工效果不達標;在遠距離激光通信中,發散角的控制直接影響信號傳輸質量。因此,建立科學、全面的檢測流程和方法,對激光器性能評估和行業標準化具有重要意義。
激光終端發散角與焦斑直徑檢測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1. 發散角測量:通過分析激光束的遠場分布,計算光束發散角(通常以全角或半角表示);
2. 焦斑直徑測定:在聚焦平面測量光束強度分布的1/e2或FWHM(半高全寬)直徑;
3. 光束質量因子(M2)關聯分析:結合發散角和焦斑尺寸計算M2值,綜合評價光束質量。
為實現高精度測量,需采用儀器組合:
- 光束質量分析儀:集成CCD或CMOS傳感器,可實時捕捉光束剖面;
- 掃描狹縫式輪廓儀:適用于高功率激光的逐點掃描測量;
- 聚焦光學系統:含高精度透鏡組,用于光束聚焦和參數標定;
- 移動平臺與定位系統:提供亞微米級位移精度,確保焦平面精確定位。
根據ISO及標準,主要檢測方法包括:
1. 發散角測量:
- 遠場法:通過測量距離激光輸出端足夠遠的束腰尺寸計算發散角;
- 擴束準直法:使用擴束器后測量光束擴散速率。
2. 焦斑直徑檢測:
- 刀口掃描法:通過機械刀口遮擋光束,繪制強度梯度曲線;
- CCD成像法:直接采集焦平面光斑圖像進行像素級分析。
注:檢測時需嚴格控制環境溫度、振動及空氣擾動,并定期校準儀器基準。
現行主要標準包括:
- ISO 11146系列:規定激光束寬度、發散角和光束傳播比的測量方法;
- GB/T 15313-2008:中國標準中的激光術語和測試方法;
- MIL-STD-1241C:軍事標準中對激光束參數的特殊要求;
- ANSI Z136.1:美國標準中關于激光安全與性能的測試規范。
檢測報告需明確標注依據標準、測量不確定度及環境參數,確保結果的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