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工業光信道用光纜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本準規定了電纜分配系統運行特性的基本測量方法,以評定這些系統的性能、性能限額值及安全要求。 注:本標準所述的測量方法是基本的。但是任何確保同樣精度的等效方法都可采用。 本標準主要適用于電視和聲音信號的電纜分配系統。
本標準界定了音頻、視頻和視聽設備及系統范圍內基礎和常用詞匯的中英文名稱及定義,但不包括信號傳輸方面的詞匯。本標準適用于音頻、視頻和視聽設備及系統范圍內基礎和常用詞匯的中英文名稱及定義,其他領域可參照使用。
本標準規定了增量調制終端設備的技術要求。其中包括群系列比特率、幀結構、復用方式、信令方式、編解碼器制式、時分復用(TDM)接口方式和用戶接口方式等。 本標準適用于增量調制終端設備。
本標準適用于纖維光學分路器中作為1至n個波長的光波復用器/解復用器。這類器件具有一個端口作為器件的輸出/輸入端,N個端口作為器件的輸入/輸出端。
本標準為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規定了物理層媒體相關部分(PMD)的要求。 FDDI使用光纖作為傳輸媒體,為計算機和外圍設備之間提供一個高帶寬(100Mbit/s)的通用互連。FDDI可配置來支持大約80Mbit/s(10Mbyte/s)的持續傳送速率,它可能不能滿足所有無緩沖的高速設備的響應時間要求。FDDI建立分布于幾千米的許多FDDI結點之間的連接。FDDI的默認值是按1000條物理鏈路和總長為200Km的光纖通路計算的。 FDDI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物理層(PL),它分成兩個子層: 物理層媒體相關部分(PMD),為FDDI網絡結點間提供數字基帶點對點通信手段。PMD應 提供在結點間傳送一個經適當編碼的比特流所需的各種服務。PMD規定了媒體接口連 接器(MIC)兩側符合 FDDI站及光纜裝置要求的互連點。PMD由下列部分組成: --使用62.5/125um光纜和光旁路開關的光纜裝置的光功率預算。 --MIC插座的機械匹配要求,包括鍵瑣特性。 --62.5/125um光纜要求。 --PMD各PHY和SMT提供的服務。 物理層協議(PHY),它在PMD和數據鏈路層(DLL)之間提供連接。PHY對上游編碼比特 數據流建立時鐘同步,并把到達的代碼比特流解碼成高層使用的等效符號流。PHY在數據 及控制指示符的符號和代友比特之間提供了編碼和解碼,提供媒體調節和初始化,提供入 和出代碼比特的時鐘同步,以及按去往或來自較高層信息傳輸要求提供八位位組邊界定 界。在接口媒體上待發送的信息由PHY編碼成為組成的傳輸代碼。 數據鏈路層(DLL),它控制媒的訪問和幀校驗序列的生成和驗證,以確保有效數據正確地交付給其他導。在FDDI網絡中,DLL也關心設備地址的生成和識別以及同層對同層的聯系。對于本標準而言,引用DLL是通過媒體訪問控制(MAC)實體來進行的,此實體是DLL低子層。 站管理(SMT)<上標1)>,它在結點級上提供必要的控制,以便管理各種不同的FDDI層中正在進行的進程,使得結點可以在令牌環上協調地工作。SMT提供諸如配置管理的控制、故障隔離與恢復,以及過程調度等服務。 本標準是GB/T16678.1的支持文件,應結合該標準一起閱讀。 SMT文件應作為支持FDDI結點和網絡配置的參考信息。 本系列標準規定了必要的接口、功能和操作,以確保在符合FDDI的實現之間的互操作性。本標準是一種功能描述,與之相符合的實現可以利用任何不違反互操作性的設計技術
本標準規定了同步數字體系(SDH)設備功能塊特性。同步數字體系(SDH)設備功能塊總圖見圖1。在本標準中功能性定義適用于SDH的用戶網絡接口(UNI)和網絡節點接口(NNI).本標準適用于傳送網體系設備,并非在本標準中定義的所有功能塊對每種應用都是必要的。可以選擇本標準中功能塊的不同子集,根據本標準給出的組合規則,以不同的方式組合提供不同的設備功能。網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可以選擇為實現某種應用而選擇需要哪些功能。本標準適用于公用電信網中使用的SDH系統,專用電信網中的類似系統亦可參照使用。
GB/T 17564的本部分在公共字典內規定: ——電工設備和系統用電氣元器件和材料的數據元素類型定義;——元器件類別及相關分類模式的定義;這些定義與電氣元器件(包括電子、機電元器件和電工設備及系統中用的材料)有關。本部分的目的是用下列方式提供唯一標識的數據元素類型集:——定義的內容準確無歧義;——規定的值格式;——非定量數據元素類型的規定值域。元器件分類模式、元器件類別定義(通過特定數據元素類型將相關和有效的特性特征分配給每類元器件)用來準確元歧義定義數據元素類型并且使整個數據元素類型集可管理。本部分的數據元素類型集預定用于計算機化系統進行元器件選擇與元器件管理、零部件列表處理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和測試。
GB/T 17626的本部分適用于電氣、電子設備的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要求,規定了試驗等級和必要的試驗程序。本部分的目的是建立電氣、電子設備受到射頻電磁場輻射時的抗擾度評定依據。在本部分中給出的試驗方法描述了評估設備或系統抵抗一定環境的抗擾度的符合性方法。本部分適用于防止所有發射源的射頻電磁場的抗擾度試驗。特別關注對防止數字無線電話和其他射頻發射裝置的射頻輻射。本部分是一個獨立的試驗方法。不可使用其他試驗方法替代來聲稱符合本部分。
GB/T 18233的本部分規定了工業建筑內或其他類型建筑內工業區的通用布纜,或者園區內的單個或多個建筑物。包括平衡布纜和光纖布纜。本部分主要適用于電信服務距離10 000 m內的建筑群。更大距離的系統可參考使用。本部分定義的布纜系統支持廣泛的服務,包括自動化、過程控制和監控應用。也包括供電服務。本部分直接或通過引用ISO/IEC 11801-1:2017規定:a) 工業建筑群通用布纜系統的結構和低配置;b) 電信插座(TO)端口;c) 布纜鏈路和信道的傳輸性能要求;d) (對)實現的要求和選項;e) 布纜組件性能要求;f) 符合性要求和驗收程序。自動化區域中的關鍵自動化、過程和監控應用服務的布纜不在本部分規定范圍內。此類特定應用布纜的信息見IEC 61784-5(設計)和IEC 61918(安裝)。安全(電氣安全和防護、防火等)和電磁兼容(EMC)要求由其他標準和法規規定,不包括在本部分的范圍內。但本部分給出的信息有助于符合這些標準和規范。
GB/T 18233的本部分規定了數據中心建筑群內機房和接入機房的通用布纜,或者其他類型建筑物內數據中心的通用布纜,包括平衡布纜和光纖布纜。本部分主要適用于大電信服務距離為2000m的建筑。更大距離的系統可參考使用。本部分規定的布纜系統支持廣泛的應用,包括音頻、數據和視頻,以及供電。本部分直接或通過引用ISO/IEC 11801-1:2017規定:a) 數據中心內通用布纜的結構和小配置;b) 設備插座(EO)接口和外部網絡接口(ENI);c) 布纜鏈路和信道的性能要求;d) 實現的要求和選項;e) 布纜組件的性能要求;f) 符合性要求和驗證規程。安全(電氣安全和防護、防火等)和電磁兼容(EMC)要求由其他標準和法規規定,不包括在本部分的范圍內。但本部分給出的信息有助于符合這些標準和規范。
本標準規定了從150 kHz~2 500 MHz頻率范圍內的無線電騷擾限值和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任何用于車輛、掛車和裝置的電子/電氣零部件。本標準中頻率分布的細節參考了電信聯盟(ITU)出版物及在中國的實際應用情況。本標準中的限值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使其免受同一車內零部件/模塊產生的騷擾。第5章提供了整車(無論連接到電網充電與否)測量的方法和限值,第6章提供了零部件/模塊測量的方法和限值。只有根據車輛限值進行的整車試驗才能被用于終評價零部件的兼容性。被保護的接收機類型包括:廣播接收機(聲音和電視),地面移動通信,無線電話,業余的、民用的無線電設備,衛星導航系統(北斗、GPS等)、Wi-Fi和藍牙設備。本標準中的車輛是以內燃機、電力或二者共同實現自行驅動的裝置。車輛包括(但不限于)乘用車、貨車、農用拖拉機及雪地車。可參照附錄A中的流程圖判定裝置或設備是否適用于本標準。本標準不包括保護電控系統免受射頻(RF)發射、瞬態或脈沖電壓波動影響的內容。這些內容包括在其他標準化委員會出版物中。本標準中的限值為推薦值,在車輛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達成一致的條件下可以更改。本標準也適用于車輛制造商、零部件和設備供應商在車輛交付使用后,附加和連接在車輛線束或車載電源連接器上的零部件和設備。由于安裝位置、車身結構和線束設計會影響無線電騷擾對車載接收機的耦合,第6章定義了多種限值等級。使用的限值等級(作為頻帶的函數)需經車輛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一致同意。本標準定義的試驗方法用于幫助車輛制造商和供應商改善整車和零部件設計,以確保車載射頻發射控制在一定水平。整車試驗限值作為指導,其制定基于典型無線電接收機使用車載天線這一情況,如果未配備該特定天線,則使用試驗天線。出于經濟原因,車輛制造商應自主確定哪些頻段用于車內可能的無線電業務。例如,雖然電視波段占用了無線電頻譜的一段重要部分,但是許多車型可能不會安裝電視接收機,在這樣的車上試驗和改善該頻段噪聲源是不經濟的。1979年,世界管理無線電通信大會(WARC)將第一區域的低頻限制到148.5 kHz。就車輛而言,150 kHz試驗就足夠了。用于傳導騷擾和車輛充電模式測量的人工網絡見附錄E。存在脈沖噪聲的情況下判斷無線電通信降級的定性方法可參見附錄H。電動和混合動力車輛車內屏蔽的高壓電源系統的試驗方法見附錄I。零部件試驗用ALSE的性能確認方法可參見附錄J。
GB/T 19668的本部分規定了基礎設施工程新建、升級和改造中各階段的監理目標、監理內容和監理要點。本部分適用于信息系統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工作,以及部署實施部分各階段的監督管理。
本標準規定了對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系統軟件文檔集的要求,以便能實現系統的: ——采購; ——供應; ——設計和開發; ——制造; ——安裝; ——調試運行; ——運行; ——維護; ——退出運行。 它適用于一個網絡中的個別系統,也適用于網絡中的多個系統。 軟件文檔集同工廠的其他文檔集匯集在一起,例如,總系統的采購、供應、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所必需的硬件描述、圖紙和指南。 本標準適用于應用軟件和配置數據。除另行說明之外,本標準不適用于操作系統軟件或者專用軟件包。 本標準也不涉及管理文檔集。 某些文檔,如功能描述(見附錄B)應包含硬件和軟件。 本標準并不關心由誰制定文檔,他可以是買方、供貨商或者咨詢顧問。在不同情況下以及不同的產品之間可能有差異,通常這并不影響文檔的內容。 在關于文檔內容的附錄中,有一條“至少需包含的內容(Minimum Content)”,此標題下的各點是所有工程項目都應遵守的。如果與某個特定工程項目無關,作者應指出這點。
本部分規定了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的檢測內容、方法和驗收要求等,包括通信系統、信息系統與監控系統以及支持這些系統工程的基礎設施(包括:信息網絡平臺、綜合布線系統、電源與接地、環境、機房系統、基礎系統集成等)的檢測驗收。 本部分適用于對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系統的功能與質量的第三方檢測,相應的改擴建系統和其他應用項目可以參照使用。
GB/T 21204的本部分規定了在嚴酷環境下使用時對絞或星絞多芯對稱電纜的定義和試驗方法,這種電纜用于數字通信系統,如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局域網和數據通信系統。本部分是這類電纜的設計和試驗的導則
GB/T 21645的本部分規定了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多層多域控制平面技術要求,包括:體系結構、功能要求、保護恢復要求、性能要求、控制平面協議擴展、層間PCE協議擴展等。本部分規定的ASON控制平面基于GMPLS協議實現。GB/T 21645的本部分適用于公用電信網絡的ASON網絡,專用電信網的ASON網絡也可參考使用。
GB/T 24367的本部分規定了基于同步數字體系(SDH)的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節點設備技術要求,包括節點設備的基本組成,與控制平面、傳達平面和數據通信網(DCN)相關的節點設備技術要求,相關接口的技術要求,性能指標要求,保護與恢復要求,管理要求,以及運行和維護要求等。本部分適用于在公用電信網中使用的,基于ITU-T G.783-2006規范的SDH設備功能塊特性之上的ASON節點設備。專用電信網中的同類設備亦可參照使用。
本標準規定了用于IP over SDH的簡單HDLC(高級數據鏈路規程)協議模型;通過服務訪問點標識符(SAPI)規定了多邏輯鏈路,以封裝IPv6,IPv4,PPP和其他上層協議的數據包;定義了在IP over SDH網中使用的各種物理接口和服務原語。但本標準并不規定從LAPS到SDH的映射,也不規定LAN(局域網)如何接入“IP over SDH using LAPS”.本標準適用于以SDH設備作為傳輸手段的公用電信網中的長途網、中繼網和接入網,適用于以光纖光纜為基本的傳輸媒質,原則上也可以用于微波和衛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