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鈦粉粒度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鈦粉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化工催化及3D打印等領域的高性能金屬粉末。其粒度分布直接影響材料的流動性、填充性、燒結性能及終產品的力學性能。例如,在增材制造中,鈦粉的粒度均勻性決定了打印件的致密度和表面精度;在醫療植入體領域,粉末的微納米級粒度可優化生物相容性。因此,鈦粉粒度檢測是確保材料質量和工藝穩定性的核心環節。
鈦粉粒度檢測的核心項目包括:
1. 粒度分布范圍:表征粉末中不同粒徑顆粒的占比情況;
2. 中位粒徑(D50):反映顆粒群的集中趨勢;
3. D10/D90值:分別表示10%和90%顆粒對應的粒徑,用于評估分布寬度;
4. 比表面積:間接反映顆粒細度及表面活性;
5. 顆粒形貌分析(可選):結合粒度檢測評估顆粒的球形度或團聚情況。
常用儀器包括:
1. 激光粒度分析儀:基于光散射原理,適用于0.1-2000μm范圍;
2. 動態光散射儀(DLS):專用于納米級(1nm-1μm)鈦粉檢測;
3. 掃描電鏡(SEM):提供高分辨率形貌與粒徑雙重分析;
4. 庫爾特計數器:通過電阻法測量單顆粒體積粒徑;
5. 沉降式粒度儀:基于斯托克斯定律,適合微米級檢測。
主流方法及其特點:
1. 激光衍射法(ISO 13320):非破壞性快速檢測,需配合超聲分散;
2. 動態光散射法(ISO 22412):適用于納米懸浮液體系;
3. 圖像分析法(ASTM B822):通過SEM/TEM圖像統計粒徑,精度高但耗時;
4. 篩分法(GB/T 1480):傳統粗粉(>45μm)檢測,成本低但分辨率有限;
5. 氣體吸附法(BET):通過氮吸附測定比表面積推算平均粒徑。
國內外主要標準包括:
1. GB/T 19077-2016:激光衍射法粒度分析通則;
2. ISO 4497:2020:金屬粉末粒度分布的測定-干篩法;
3. ASTM B822-20:金屬粉末粒度分布的標準試驗方法;
4. JIS Z 8901:2006:試驗用粉末粒度測定方法;
5. USP<429>:納米藥物粒度檢測指南(適用于醫用鈦粉)。
實際檢測中需根據鈦粉粒徑范圍、應用場景及數據需求選擇合適方法,并嚴格遵循樣品分散、儀器校準等預處理流程,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重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