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水洗后扭斜/扭曲率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水洗后扭斜/扭曲率是衡量紡織品或服裝在水洗過程中因受力不均、纖維收縮或縫制工藝問題導致面料或接縫發生變形的關鍵指標。該現象直接影響產品的外觀規整度、穿著舒適性及品牌信譽。尤其在襯衫、褲裝、裙裝等對版型要求嚴格的品類中,扭曲率超標可能導致消費者投訴或退貨。因此,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對水洗后的扭斜/扭曲率進行量化分析,成為紡織服裝行業質量控制的核心環節之一。檢測結果不僅用于指導生產工藝優化,也為產品的合規性驗證提供依據。
水洗后扭斜/扭曲率檢測的核心項目包括:
1. 經/緯向扭曲角度:測量面料經向或緯向在水洗后的傾斜程度;
2. 接縫位移量:評估縫紉線與布邊相對位置的偏移量;
3. 整體扭曲率:通過計算水洗前后關鍵部位尺寸變化率;
4. 重復洗滌后的穩定性:模擬多次洗滌后的累積變形效應。
主要使用的設備包括:
1. 扭斜測試儀:配備角度測量尺和定位標記的專用平臺;
2. 自動圖像分析系統:通過高清攝像和軟件算法實現圖像對比;
3. 標準洗衣機與干燥設備:需符合ISO或AATCC標準的程序化清洗設備;
4. 數字測量工具:如電子卡尺、激光測距儀等毫米級精度量具。
主流檢測流程分為四步:
1. 樣品制備:按標準尺寸裁剪試樣并標記基準線,記錄初始數據;
2. 標準化洗滌:根據產品類別選擇水溫、轉速及洗滌劑配比,執行規定次數的洗滌-脫水-干燥循環;
3. 形態測量:將試樣平鋪在檢測平臺,通過儀器測量標記點位移量或傾斜角度;
4. 數據分析:采用公式計算扭曲率(通常為偏移距離與基準長度的百分比)。
通用的檢測標準主要包括:
1. AATCC 179:美國紡織化學師協會標準,規定自動化洗滌后的扭曲評估方法;
2. ISO 6330:標準化組織的紡織品試驗標準,涵蓋洗滌和干燥程序;
3. GB/T 8629:中國標準,明確紡織品洗滌后尺寸變化的測定方法;
4. JIS L 1909:日本工業標準,針對機織物的洗滌變形測試。
不同標準對洗滌條件、評級標準有細微差異,企業需根據目標市場選擇適用規范。部分高端品牌還會制定嚴于行業標準的內部測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