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分散性檢測
發布日期: 2025-05-20 04:14:26 -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20日 04:14
耐分散性檢測的重要性及應用領域
耐分散性是評價材料在特定環境中保持其原有物理或化學性質穩定性的關鍵指標,尤其在涂料、油墨、高分子材料、顏料及納米材料等領域中具有重要應用。耐分散性檢測通過模擬材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剪切力、溫度變化、溶劑作用等條件,評估其抵抗分散或團聚的能力。這一性能直接影響材料的儲存穩定性、加工性能及終產品的質量。例如,在涂料工業中,若顏料顆粒耐分散性不足,可能導致涂層顏色不均或光澤度下降;在納米材料領域,分散性不良會直接影響其功能特性。因此,開展耐分散性檢測是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研發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耐分散性檢測的主要項目
耐分散性檢測通常涵蓋以下核心項目:
- 外觀穩定性:觀察材料在靜置或動態條件下的分層、沉淀或團聚現象。
- 粒徑分布:通過測量顆粒尺寸變化,評估分散均勻性。
- 粘度變化:分析材料在剪切力作用下的流變特性。
- Zeta電位:表征顆粒表面電荷狀態,預測分散穩定性。
- 機械穩定性:模擬高速攪拌或離心條件下的抗分散能力。
常用檢測儀器與設備
耐分散性檢測需依賴儀器,主要包括:
- 激光粒度分析儀:用于精確測量顆粒粒徑分布(如馬爾文 Mastersizer 系列)。
- 離心機:通過離心加速試驗評估材料抗沉淀能力(如Hettich Universal 320)。
- 流變儀:分析材料在剪切力下的粘度變化(如TA Instruments AR-G2)。
- Zeta電位儀:測定顆粒表面電荷特性(如Malvern Zetasizer Nano)。
- 顯微成像系統:觀察微觀分散狀態(如奧林巴斯BX53顯微鏡)。
耐分散性檢測方法
常用檢測方法根據應用場景可分為:
- 離心沉降法:通過設定離心速度和時間,定量分析沉淀物比例。
- 動態光散射(DLS):實時監測顆粒粒徑變化,評估分散穩定性。
- 循環穩定性測試:模擬溫度循環或機械振動,觀察長期分散性。
- 粘度-剪切速率曲線法:通過流變特性變化判斷分散狀態。
- 顯微鏡計數法:統計視野中團聚體數量,進行半定量分析。
相關檢測標準與規范
耐分散性檢測需遵循國內外標準,主要包含:
- ISO 8780-5:1990:顏料分散性評估的離心沉降法。
- ASTM D4213-08:涂料中顏料分散性的刮板細度測試法。
- GB/T 21867.1-2008:顏料漿分散性的測定方法(中國標準)。
- ISO 14887:2000:納米顆粒分散穩定性分析的樣品制備指南。
- DIN 53238-16:印刷油墨分散性的離心測試規范。
注:實際檢測中需根據材料類型和應用領域選擇適用的標準,并定期校準儀器以確保數據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