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可見光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可見光檢測是光學檢測領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針對波長范圍在380nm至780nm的可見光波段進行測量與分析。該技術廣泛應用于照明產品性能評估、顯示屏色彩校準、環境光質量監控、材料光學特性研究等領域。通過精確測量可見光的強度、色度、光譜分布等參數,能夠為產品質量控制、技術研發和標準認證提供科學依據。隨著LED照明、新型顯示技術(如OLED、Mini-LED)的快速發展,可見光檢測的精度和全面性要求顯著提高,推動了檢測方法、儀器及標準的持續優化。
可見光檢測的核心項目包括:
1. 光譜分布分析:測定光源或材料反射/透射光的光譜能量分布;
2. 色度參數:如色坐標(CIE x,y)、色溫(CCT)、顯色指數(CRI)、色純度等;
3. 光強度與照度:測量光通量(lm)、照度(lx)及亮度(cd/m2);
4. 時間穩定性:檢測光源隨時間變化的閃爍頻率和光衰特性;
5. 空間均勻性:評估光源或顯示設備的發光均勻度與色差分布。
主流檢測設備包括:
1. 分光輻射度計:通過光柵分光實現高精度光譜測量,典型型號如Ocean Optics HR4000;
2. 積分球系統:配合光譜儀使用,用于光通量、色度等參數的全空間測量(如Everfine LES系列);
3. 成像色度計:可同步獲取空間分布的色彩與亮度數據(如Konica Minolta CA-310);
4. 光度探頭:便攜式照度計(如Testo 540)適用于現場快速測量;
5. 頻閃分析儀:專用設備(如PM-KF)檢測光源閃爍與頻閃效應。
常見方法體系包括:
1. 分光光度法:通過單色儀分解光譜,逐波長測量能量值并積分計算參數;
2. 積分球法:將光源置于球體內部,通過漫反射原理實現全光通量測量;
3. 傅里葉變換法:利用干涉儀獲取干涉圖,經傅里葉變換重建光譜;
4. 光電探測法:采用V(λ)校正的光電二極管直接匹配人眼視覺函數;
5. 成像分析法:結合CCD/CMOS傳感器與濾光片陣列實現空間分辨檢測。
與國內主要標準包括:
1. CIE 15:2018:照明委員會關于色度測量的基礎標準;
2. IEC 62471:2006:光生物安全檢測規范,涵蓋可見光輻射危害評估;
3. ANSI/IES LM-79-19:固態照明產品的電光性能測試標準;
4. GB/T 7922-2021:中國標準的照明光源顏色測量方法;
5. ISO 11664-2:2022:色度學標準中對可見光色度參數的計算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