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藥品可見異物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藥品可見異物檢測是藥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之一,直接關系到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據《中國藥典》《美國藥典(USP)》及《歐洲藥典(EP)》等通行的藥品標準,可見異物指存在于注射劑、滴眼劑、口服液等液態或半固態制劑中,可通過目視或儀器檢出的非預期物質,包括纖維、玻璃屑、金屬顆粒、結晶物等。這些異物可能來源于生產過程中的環境、設備、包裝材料或儲存條件異常,若未被有效檢測,可能引發血栓、過敏反應甚至器官損傷等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建立科學規范的可見異物檢測流程不僅是藥品生產的法定要求,也是保障患者健康的核心措施,同時體現了制藥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和行業責任感。
藥品可見異物檢測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目標物:
1. **纖維類異物**:如紗布、濾材或環境粉塵引入的纖維;
2. **無機顆粒**:包括玻璃碎屑、金屬微粒或設備磨損殘留物;
3. **有機沉淀物**:因配方不穩定或儲存條件不當形成的結晶或析出物;
4. **生物性異物**:如微生物團塊或蛋白質聚集物;
5. **包裝材料殘留**:膠塞碎屑、塑料微粒等。
根據制劑類型差異(如注射劑、滴眼劑、凍干粉針),檢測和判定標準會有所調整。例如,注射劑需特別關注粒徑≥25μm的不溶性微粒。
現代藥品可見異物檢測采用多種技術手段,核心儀器包括:
- **燈檢箱**:配備標準化光源(通常為2000-4000勒克斯)和黑色/白色背景板,用于人工目視檢查;
- **自動燈檢機**:基于高速攝像和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多角度動態檢測,效率可達每分鐘300瓶以上;
- **顯微成像系統**:用于微小異物(如10μm以下)的放大觀察與形態分析;
- **微粒分析儀**:通過光阻法或電阻法對注射劑中不溶性微粒進行定量檢測;
- **沉降法裝置**:通過離心或靜置富集異物后檢測。
藥品可見異物檢測的典型方法包括:
1. **人工燈檢法**:操作人員經培訓后,在標準化光照條件下翻轉樣品并目視檢查,適用于小批量或高透明度制劑;
2. **機器視覺檢測**:利用高分辨率相機捕捉多幀圖像,通過AI算法識別異物并分類,適用于大規模生產;
3. **顯微分析法**:對疑似樣品進行過濾、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并記錄異物形態;
4. **微粒計數法**:依據《中國藥典》0903通則,使用光阻法儀器測定每毫升溶液中≥10μm和≥25μm的微粒數量;
5. **沉降檢測法**:通過離心加速異物沉降,結合顯微技術進行定量分析。
國內外主要檢測標準包括:
- **中國藥典(ChP)**:2020年版四部通則0901(可見異物檢查法)和0903(不溶性微粒檢查法);
- **USP \<1\>和\<788\>**:規定注射劑中微粒限值(如≥10μm粒子≤6000個/容器,≥25μm粒子≤600個/容器);
- **EP 2.9.20**:明確可見異物的分類判定和取樣規則;
- **GMP規范**:要求檢測環境潔凈度、人員資質和儀器校準符合標準。
檢測結果需滿足“無可見異物”的判定要求,對于定量檢測項目(如微粒計數),需嚴格控制在法定閾值內。企業還需定期進行方法驗證,確保檢測系統的靈敏度與重復性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