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鑒定(外觀描述、放大檢查、折射率、雙折射率、光性特征、多色性、熒光觀察、質量、密度、紅外光譜、紫外可見光譜)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寶石鑒定是一項集科學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的復雜過程,旨在通過系統化的檢測手段確認寶石的天然性、品種、品質及潛在處理痕跡。在現代寶石學中,鑒定流程通常涵蓋外觀描述、物理性質測試、光學特性分析以及光譜技術應用等多個維度。這些檢測項目相輔相成,既需要依賴精密儀器,也需結合鑒定師的經驗判斷,終形成對寶石身份與價值的結論。
1. 外觀描述與放大檢查:
使用10倍手持放大鏡或寶石顯微鏡對寶石表面及內部特征進行觀察,記錄顏色分布、包裹體類型、生長紋、切工比例等關鍵信息。此步驟可初步判斷寶石是否經過優化處理(如裂隙填充或熱處理)。
2. 物理性質檢測:
- 折射率與雙折射率: 通過折射儀測量寶石的折射率(RI),雙折射率值可區分均質體與非均質體寶石。
- 密度(比重): 采用靜水稱重法或重液法測定,結合質量參數輔助寶石種類鑒別。
3. 光學特性分析:
- 光性特征與多色性: 利用二色鏡或偏光鏡檢測寶石的多色性表現及光性方向性。
- 熒光反應: 在長波(365nm)和短波(254nm)紫外燈下觀察寶石的熒光特性,如鉆石的藍白色熒光或紅寶石的紅色熒光。
4. 光譜技術應用:
- 紅外光譜(FTIR): 檢測分子振動模式,可識別樹脂充填、合成寶石的特定吸收峰。
- 紫外可見光譜(UV-Vis): 分析電子躍遷特征,用于區分天然與合成祖母綠、紅藍寶石等。
寶石鑒定需嚴格遵循通行標準:
- ASTM標準: 規范折射率測量誤差范圍(±0.002)及密度測試精度要求。
- GIA檢測體系: 制定包裹體分類標準與光譜數據解讀規則。
- ISO 18323: 對寶石定名規則與處理方式標注作出明確規定。
實驗室通常采用交叉驗證法:例如通過紅外光譜發現異常吸收峰后,需結合顯微鏡觀測驗證包裹體特征,再通過EDXRF檢測元素組成以形成完整證據鏈。這種多技術聯用的方式顯著提升了鑒定結果的準確性。
隨著拉曼光譜、LIBS(激光誘導擊穿光譜)等新型檢測技術的普及,寶石鑒定已進入微痕量分析階段。同時,大型數據庫(如SSEF的譜圖庫)的建立使光譜比對效率大幅提升。這些技術進步不僅推動了合成寶石的識別,也為古玉器、隕石等特殊材料的鑒定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