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wǎng)!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植物源性食品白度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植物源性食品的白度是衡量其外觀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在面粉、淀粉、米粉、豆制品等加工食品中,白度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感官評價和產(chǎn)品市場競爭力。白度檢測能夠反映原料的加工工藝、儲存條件以及是否摻入雜質等問題。例如,淀粉的白度與原料種類、加工過程中的漂白工藝密切相關;而面粉的白度可能受小麥品種、碾磨精度或添加劑的影響。因此,建立科學、準確的白度檢測方法對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優(yōu)化生產(chǎn)工藝、提升產(chǎn)品質量、滿足法規(guī)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植物源性食品的白度檢測主要針對以下項目:
1. 白度值(Whiteness Index, WI):通過特定公式計算得出的綜合色度指標,反映樣品表面反射光的能力。
2. 色澤均勻度:評估樣品不同區(qū)域白度的一致性,避免局部變色或污染。
3. 雜質影響分析:檢測外來物質(如霉斑、異物)對整體白度的干擾程度。
該檢測適用于谷物制品、薯類淀粉、豆類加工品、果蔬粉等多種植物源性食品的品質控制。
主流檢測儀器包括:
1. 白度計(Whiteness Meter):采用D65標準光源,通過光電傳感器測量試樣的漫反射率,直接顯示白度值。
2. 分光測色儀(Spectrophotometer):基于CIE色度系統(tǒng),可精確分析L*(亮度)、a*(紅綠軸)、b*(黃藍軸)值,并計算白度指數(shù)。
3. 色差儀(Colorimeter):快速對比樣品與標準品的顏色差異,適用于產(chǎn)線實時監(jiān)控。
儀器需定期校準,并配備標準白板(如BaSO4或陶瓷白板)作為參照基準。
標準檢測流程包含四個步驟:
1. 樣品制備:將待測食品粉碎后過篩(通常為80-100目),均勻鋪滿樣品杯并壓實,避免氣泡影響。
2. 儀器校準:使用標準白板進行零點校準和量程校準,確保測量基準準確。
3. 測量操作:將樣品杯置于測量口,選擇白度計算模式(常用GB/T公式或Hunter公式),記錄多次測量的平均值。
4. 數(shù)據(jù)分析:結合色度坐標(L*, a*, b*)和白度公式(如WI=100-[(100-L*)2 + a*2 + b*2]^0.5)進行結果判定。
國內外主要依據(jù)以下標準執(zhí)行:
1. 標準:GB/T 22427.4-2008《淀粉白度測定》、GB/T 5504-2011《糧油檢驗 小麥粉加工精度檢驗》等。
2. 行業(yè)標準:LS/T 3218-2017《馬鈴薯雪花全粉》中關于白度的技術要求。
3. 標準:AACC Method 14-30(美國谷物化學家協(xié)會)、ISO 11052(硬質小麥面粉色澤測定)。
檢測時需嚴格遵循標準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如溫度25±2℃、濕度≤65%)、儀器參數(shù)和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確保結果的可比性與復現(xiàn)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