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局域網系統工程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本標準界定了音頻、視頻和視聽設備及系統范圍內基礎和常用詞匯的中英文名稱及定義,但不包括信號傳輸方面的詞匯。本標準適用于音頻、視頻和視聽設備及系統范圍內基礎和常用詞匯的中英文名稱及定義,其他領域可參照使用。
本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標準的目的是為協調系統互連各類標準的制定提供共同的基礎,同時,使得現有的標準也能在整個參考模型之內有所體現。 開放系統互連(OSI)這個術語僅限于在彼此“開放”的系統之間交換信息的標準,各系統通過聯合作用適當的標準而實現信息交換。 系統是開放的并不隱含特殊的系統實現,也不隱含互連的技術或方法,而是指各系統相識別并且支持適當的標準。 本參考模型的另一個目的是規定制定標準或修訂標準的范圍,并且為保持所有相關標準的相容性提供共同的參考。本參考模型既不作為具體實現的規范,也不作為鑒定具體實現一致的根據,而且也不提供精確定義互連體系結構的服務和協議的詳盡細節。本參考模型僅提供概念上和功能上的框架,使得有關專家在研制OSI參考模型各層標準時能夠創造性獨立進行工作。 本參考模型具有充分的靈活性,能夠適應技術的發展和用戶要求和擴充,這種靈活性也是為了使現有的實現能逐步過渡到符合OSI標準。 盡管OSI總的體系結構原則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但是本標準主要涉及由終端、計算機和相關設備組成的系統,以及在這些系統之間傳送信息的手段。對需要注意的OSI其他也作了簡明的描述(見4.2)。 本標準中按理步驟描述OSI基本參考模型; 第4章提出開放系統互連的理由,定義連接的對象和互連的范圍,并且描述OSI中所使用的模型化原則。 第5章描述參考模型體系結構的一般性質,即該模型是分層的,分層的意義,以及用于描述各層的原則。 第6章命名和介紹體系結構的各層。 第7章描述各層。 第8章描述OSI的管理方面。 第9章規定與OSI參考模型的符合性和相容性。 本基本參考模型的附錄A中給出了選定各層的準則。 除基本方面外,將本參考模型的其他方面分成幾個部分來描述。第1部分描述基本參考模型。第2部分描述OSI安全體系結構。第3部分描述OSI命名與編址。第4部分描述OSI管理。 基本參考模型是一個框架,用于定義參考模型確定的范圍內的服務和協議。 少數情況下,在本基本參考模型中明確標注的選項,在相應的服務或協議中仍是選項(即使當時還沒有書面說明該選項的兩種情況)。 本參考模型并不規定OSI的服務和協議。它既不是系統的實現規范,也不是鑒定一致性的根據。 對滿足OSI要求的標準,可以從任選功能中定義少數幾實用子集,以便有助于實現和兼容。
本標準規定了應用電視的術語和定義。本標準適用于應用電視系統和設備的科研、生產、教學和使用等有關領域。
本標準規定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原則、內容、方法和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各類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其他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可參照本標準。
本標準定義了制造業信息化領域所用的有關技術術語,包括信息技術基礎理論部分的基本術語和信息技術在制造業中應用部分的技術術語,以及國內技術市場上出現的新的詞匯。本標準適用于與制造業信息化技術有關的科研、生產、工程、管理、經營、教育等部門。本標準技術內容支持現代設計工程和企業信息化所要求的設計、制造、管理、集成、通信互連、網絡及相關信息技術等方面的術語。
本標準給出了解決一般制造企業為實現企業內不同部門之間、不同的應用之間,以及不同的企業之間在不同硬/軟件平臺上信息共享及集成所面臨的問題時所涉及的通信技術、信息技術、面向對象技術及知識和工作管理技術,列舉了在進行企業網絡設計、實施基于分布式互聯網的應用集成、實現企業數據的交換以及企業的過程集成時可采用的方法和相應標準及規范。本標準適用于一般制造企業為實現企業的不同部門之間、不同的應用之間,以及不同的企業之間在不同硬/軟件平合上的信息共享及集成。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活動貫穿于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交互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本標準提供了有關以人為中心設計活動的指南。它以設計過程的管理人員為對象,提供有關以人為中心設計方法的信息來源和標準的指南。 本標準涉及交互系統的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 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交互系統在規模和復雜性方面各不相同。例如:(上市的熱縮薄膜包裝的)成品軟件、海關辦 公系統、工廠監視系統、自動化的銀行系統和消費品等。 本標準所針對的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的項目策劃和管理,但并不包含項目管理的所有方面。 本標準概述了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活動。它既不詳細闡述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所需要的方法和技術,也不詳細闡述有關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問題。 由于本標準的主要用戶是項目管理者,因此,本標準僅以必要的深度闡述關于人類工效學方面的技術問題,以便讓管理者從整體上理解人類工效學方面的技術問題在設計過程中的相關性和重要性。對于這些問題,作為本標準的補充,68/T l8978(參見附錄A和參考文獻)給予了更為充分的闡述。GB/T l8978主要針對系統開發者、規范制定者和購買者。盡管如此,以人為中心的系統開發中所涉及的所有各方,包括系統的終用戶,都宜在本標準的相關部分中得到指導。
GB/T 19668的本部分規定了基礎設施工程新建、升級和改造中各階段的監理目標、監理內容和監理要點。本部分適用于信息系統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工作,以及部署實施部分各階段的監督管理。
本標準定義了基于GB/T 15629.3-1995、IEEE Std 802.11、IEEE Std 802.15-2002以及RFC 791、RFC 768和RFC 793等協議的EPA(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系統結構、數據鏈路層協議、應用層服務定義與協議規范以及基于XML的設備描述規范。 本標準適用于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
GB/T 20299的本部分規定了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平臺、該平臺由通信系統、信息系統與監控系統以及支持這些系統工程的基礎設施包括信息網絡平臺、綜合布線系統、電源與接地、環境、機房系統、基礎系統集成等組成。 本部分適用于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系統平臺的設計和實施,也可作為建筑及居住區選擇數字化系統配置的依據。
本部分規定了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的檢測內容、方法和驗收要求等,包括通信系統、信息系統與監控系統以及支持這些系統工程的基礎設施(包括:信息網絡平臺、綜合布線系統、電源與接地、環境、機房系統、基礎系統集成等)的檢測驗收。 本部分適用于對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系統的功能與質量的第三方檢測,相應的改擴建系統和其他應用項目可以參照使用。
本標準規定了信息系統物理安全的分等級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按GB l7859--1999的安全保護等級要求所進行的等級化的信息系統物理安全的設計和實現,對按GB l7859--1999的安全保護等級的要求對信息系統物理安全進行的測試、管理可參照使用。
本標準規定了基于以太網技術的傳輸媒體、網絡設備、局域網系統的驗收測試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基于以太網技術的局域網系統驗收測試。
本標準給出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原則、功能、技術架構、系統集成和開發方法。本標準適用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開發和應用,可供各種類型的物流企業和信息系統供應商參考使用。
概述現場總線應用層(FAL)為用戶程序提供訪問現場總線通信環境的手段。在這方面,可將FAL視為“相應的應用程序之間的窗口”。GB/T 25105為在自動化環境中的應用程序間進行基本嚴格時間要求和非嚴格時間要求的報文通信提供通用元素和PROFINET IO現場總線的專用資料。術語“嚴格時間要求”用以表示存在一個時窗,在此時窗內,要求以某個明確的確定性等級完成一個或多個規定的動作。在此時窗內沒有完成所規定的動作,會導致請求這些動作的應用失效的風險,甚至伴隨造成設備、工廠(plant)和可能的人身危害。GB/T 25105的本部分從以下幾個方面以抽象方法定義由現場總線應用層提供的外部可視的服務:a)用于定義應用資源(對象)的抽象模型,用戶能夠通過使用FAL服務來利用這些資源;b)服務的原語動作和事件;c)與每個原語動作和事件相關聯的參數,以及它們采取的形式;d)這些動作和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有效順序。本部分的目的是定義若干服務,提供給:a)現場總線參考模型的用戶與應用層之間交界處的FAL用戶;b)現場總線參考模型的應用層與系統管理之間交界處的系統管理。本部分依據OSI基本參考模型(見GB/T 9387)和OSI應用層結構(GB/T 17176)來規定現場總線應用層的結構和服務。FAL服務和協議由包含在應用過程中的FAL應用實體(AE)來提供。FAL AE由一組面向對象的應用服務元素(ASE)和管理AE的層管理實體(LME)所組成。ASE提供對一組相關應用過程對象(APO)類進行操作的通信服務。FAL ASE中有一
概述現場總線應用層(FAL)為用戶程序提供訪問現場總線通信環境的手段。在這方面,可將現場總線應用層(FAL)視為“相應的應用程序間的窗口”。GB/T 25105為在自動化環境中的應用程序間進行基本的有嚴格時間要求和無嚴格時間要求的報文通信提供通用元素和PROFINET IO現場總線特定資料。術語“嚴格時間要求”用以表示存在一個時窗,在此時窗內,要求以明確的確定性等級完成所需的一個或多個規定的動作。在此時窗內沒有完成所規定的動作,會導致請求這些動作的應用失敗的風險,甚至伴隨造成儀器、設備和可能的人身危險。GB/T 25105的本部分從以下幾方面以抽象方法定義由現場總線應用層提供的外部可視的行為:a) 定義在通信應用實體之間傳輸的應用層協議數據單元的抽象語法;b) 定義在通信應用實體之間傳輸的應用層協議數據單元的傳送語法;c) 定義在通信應用實體之間可視的應用服務行為的應用上下關系狀態機;d) 定義在通信應用實體之間可視的通信行為的應用關系狀態機。本部分的目的是定義用于以下用途的協議:a) 定義在PROFINET IO服務文件中定義的服務原語的字節傳輸次序;b) 定義與其傳輸有關的外部可視的行為。本部分依據OSI基本參考模型(見GB/T 9387)和OSI應用層結構(GB/T 17176)規定PROFINET IO現場總線應用層協議。規范本部分的首要目標是固定應用層協議的語法和行為,該協議傳送在PROFINET IO中定義的應用層服務。第二個目標是提供與現有工業通信協議的升級途徑。正是該目標造成了IEC 6115
GB/T 25105的本部分規定了:--支持用于實時以太網(RTE)需求分類的性能指標;--基于GB/T 15629.3、IEC 61158和IEC 61784-1的行規和相關網絡組件;--能夠與基于GB/T 15629.3的應用并行運行的RTE解決方案。這些通信行規都被稱之為實時以太網(RTE)通信行規。
本標準規定了面向制造業信息化的企業集成平臺的測評內容及測評指標、評定細則、測評組織機構、測評工作流程、測評申請、受理審查、測評實施或結果公告等方面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我國面向制造業信息化的企業集成平臺的測評。
本標準給出企業利用網絡化技術開展產品設計、制造、銷售、采購和管理等一系列制造活動的相關技術術語。本標準適用于我國面向制造業信息化的網絡化制造的開發、應用和測評。
本標準為企業進行網絡化制造的應用于實施提供參考指南。本標準給出了企業在應用和實施網絡化制造系統時的總體指導方針、需求分析方法、系統設計內容、應用工程的項目管理方法,并規范了網絡化制造系統的實施、運行和維護的步驟與任務。本標準適用于企業、網絡化制造咨詢服務單位以及提供網絡化制造技術支持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