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
免費咨詢熱線
400-635-0567
紡織品耐汗漬色牢度的評定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紡織品耐汗漬色牢度是衡量紡織品在接觸人體汗液后顏色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尤其對于貼身衣物、運動服飾和高檔服裝而言,其評定結果直接關系到產品的使用體驗和質量安全。在日常穿著過程中,汗液中的酸性或堿性成分可能導致紡織品染料發生溶解、遷移或褪色,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等健康問題。因此,通過科學方法系統評定紡織品的耐汗漬色牢度,對生產質量控制、消費者滿意度以及行業標準合規性具有重要意義。這一評定通常模擬實際使用環境,結合人工汗液的作用,檢測紡織品顏色的變化程度及對其他材料的沾色情況,為生產企業和檢測機構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耐汗漬色牢度的檢測項目主要包括顏色變化和沾色程度的評定。顏色變化檢測用于評估紡織品本身在汗液作用下的褪色或變色的情況,通常通過比較樣品在處理前后的色差來進行量化分析。沾色程度檢測則關注汗漬處理后,紡織品對其他材料(如常見的棉、羊毛或尼龍等貼襯織物)的染料轉移情況,這反映了紡織品在使用中可能對配套衣物造成的污染風險。此外,根據實際需求,檢測項目還可能包括對不同pH值(酸性和堿性)汗液的耐受性測試,以全面評估紡織品在各種汗液環境下的表現。
進行耐汗漬色牢度評定需要借助多種專用儀器和設備。主要包括汗漬色牢度測試儀(如耐汗漬色牢度試驗機),用于模擬人體汗液環境并對樣品施加標準化壓力與溫度條件;標準光源箱或測色儀,用于在恒定光源下準確比較和測量顏色變化,避免外界光線干擾;此外,還需要pH計來配置和監控人工汗液的酸堿度,確保測試條件符合標準要求。輔助設備如恒溫烘箱用于樣品的干燥處理,而沾色評級用的灰度卡或色差儀則用于量化沾色程度,確保檢測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耐汗漬色牢度的檢測方法通常遵循標準化流程,以確保結果的可比性和重復性。首先,制備人工汗液,分為酸性(pH=5.5)和堿性(pH=8.0)兩種,以模擬不同體質人體的汗液成分。接著,將紡織品樣品與規定的貼襯織物組合,浸泡在人工汗液中并置于測試儀器中,在一定壓力(如12.5 kPa)和溫度(如37°C)下處理數小時(通常4小時)。處理后,樣品經過清洗和干燥,使用灰度卡或色差儀評定顏色變化和沾色等級。顏色變化按1-5級評定(5級表示無變化,1級變化嚴重),沾色程度同樣采用1-5級標準。整個過程中,需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如汗液濃度、處理時間和環境溫濕度,以消除外部變量的影響。
耐汗漬色牢度的檢測主要依據和國內標準,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性和一致性。常用的標準包括ISO 105-E04(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汗漬色牢度),該標準詳細規定了測試樣品的制備、汗液配方、處理條件及評級方法。在國內,GB/T 3922-2013《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汗漬色牢度》是廣泛應用的標準,其內容與ISO標準基本一致,強調酸性和堿性汗液下的測試要求。此外,AATCC 15(美國紡織化學師與印染師協會標準)也常用于北美市場。這些標準不僅提供了實驗操作的詳細指南,還包括對檢測設備、環境控制和結果評級的統一規范,幫助生產企業和檢測機構實現標準化評估,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