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濕發熱針織內衣檢測
發布日期: 2025-04-13 04:31:24 -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3日 04:32
吸濕發熱針織內衣檢測項目報價???解決方案???檢測周期???樣品要求? |
點 擊 解 答?? |
吸濕發熱針織內衣檢測項目詳解
吸濕發熱針織內衣是一種通過纖維材料吸濕后釋放熱量的功能性紡織品,其核心性能在于吸濕發熱效果、安全性和耐用性。根據標準 GB/T 29866-2013《吸濕發熱針織內衣》 以及相關紡織品檢測規范,檢測項目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吸濕發熱性能檢測
-
升溫值(ΔT)
- 測試方法:在恒溫恒濕箱(溫度20±2℃,濕度90%±5%)中模擬人體出汗環境,使用高精度溫度傳感器測量織物表面溫度變化。
- 標準要求:
- 高升溫值(ΔT_max)≥3.0℃(優等品)或≥2.0℃(合格品);
- 平均升溫值(ΔT_avg)≥0.8℃(優等品)或≥0.5℃(合格品)。
-
保溫率
- 測試方法:通過熱阻儀(如KES-F7)測試織物在吸濕后的熱阻值,計算保溫率。
- 標準要求:吸濕后的保溫率需≥30%。
二、物理指標檢測
-
纖維成分與含量
- 確認吸濕發熱纖維(如腈綸、粘膠纖維、改性聚酯纖維等)的占比,確保符合產品標注(誤差±5%以內)。
-
pH值
- 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需滿足 GB 18401-2010 要求,pH值范圍4.0~8.5。
-
色牢度
- 包括耐水、耐汗漬、耐摩擦色牢度(干/濕),需達到3~4級或以上。
-
透氣性
- 測試織物透氣率(單位:mm/s),確保穿著舒適性。
三、安全與健康指標
-
甲醛含量
- 按 GB/T 2912.1 檢測,嬰幼兒產品≤20 mg/kg,直接接觸皮膚產品≤75 mg/kg。
-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 按 GB 18401-2010 要求,禁用24種致癌芳香胺(檢出限≤20 mg/kg)。
-
異味
- 通過感官檢測,不得有霉味、高沸點石油味、魚腥味等異常氣味。
四、功能性附加檢測(可選)
-
抗菌性能
- 按 GB/T 20944.3 測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的抑菌率(≥70%為合格)。
-
防紫外線性能
- 若標注UPF值,需按 GB/T 18830 測試,UPF≥40且T(UVA)≤5%。
五、耐用性檢測
-
起毛起球性
- 按 GB/T 4802.1 測試,要求≥3~4級(視產品等級而定)。
-
頂破強力
- 按 GB/T 19976 測試,確保織物在受力時不易破損。
-
耐洗性能
- 模擬多次洗滌(如5次、10次)后測試吸濕發熱性能的衰減率(要求≤15%)。
六、檢測流程與注意事項
-
樣品預處理
- 檢測前需將樣品在標準大氣條件下(溫度20±2℃,濕度65%±4%)平衡24小時。
-
檢測機構資質
- 選擇通過 (中國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或 CMA(中國計量認證)的實驗室。
總結
吸濕發熱針織內衣的檢測需綜合功能性、安全性和耐用性三大維度,圍繞吸濕發熱性能(升溫值、保溫率)展開,同時需符合紡織品基礎安全標準。生產企業應嚴格把控原材料選擇和工藝參數,確保產品通過檢測認證,滿足消費者對功能性內衣的期望。
以上內容依據新標準和行業實踐整理,具體檢測需以實際產品特性和委托方要求為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