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漿模塑餐具檢測
發布日期: 2025-04-14 10:43:08 -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10:44
紙漿模塑餐具檢測項目詳解
一、物理性能檢測
-
外觀與尺寸
- 檢測內容:表面是否光滑、無毛刺、裂紋或變形;尺寸是否符合標稱規格(如容量、厚度)。
- 方法:目測結合游標卡尺、量杯等工具測量。
- 標準要求:GB 18006.3-2020規定餐具邊緣不得有毛刺,容量誤差≤±5%。
-
抗壓強度與跌落測試
- 檢測內容:模擬運輸和使用中承受的壓力,測試餐具的承重能力(如碗、盤的垂直抗壓)及跌落后的完整性。
- 方法:壓力試驗機測試至變形或破裂;1米高度自由跌落至硬質地面。
- 標準要求:承重至少3kg不變形,跌落3次無破損。
-
耐溫性能
- 檢測內容:高溫(100℃油/水)和低溫(-10℃)下的穩定性,是否變形、滲漏或釋放有害物質。
- 方法:恒溫箱加熱后觀察形變;低溫冷凍后測試抗裂性。
- 標準要求:高溫1小時無滲漏,低溫24小時無開裂。
-
防水防油性能
- 檢測內容:盛放液體或油脂時的抗滲透能力。
- 方法:注入90℃熱水或食用油,靜置2小時觀察滲漏情況。
二、化學安全檢測
-
重金屬遷移量
- 檢測內容:鉛(Pb)、鎘(Cd)、汞(Hg)、砷(As)等有害重金屬在酸性、酒精或油脂中的溶出量。
- 方法:原子吸收光譜法(AAS)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
- 標準限值:GB 31604.1-2015規定鉛≤0.01 mg/L,鎘≤0.005 mg/L。
-
熒光增白劑
- 檢測內容:是否添加違規熒光物質以提升外觀白度。
- 方法:紫外燈(365nm)照射觀察熒光反應,或液相色譜(HPLC)定量分析。
- 標準要求:不得檢出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
-
殘留化學物質
- 檢測內容:生產過程中可能殘留的甲醛、雙酚A、塑化劑等。
- 方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或液相色譜法。
-
異味測試
- 檢測內容:高溫下是否釋放刺激性氣味。
- 方法:感官評價結合揮發性有機物(VOCs)檢測。
三、微生物指標檢測
-
菌落總數與霉菌
- 檢測內容:微生物污染程度,反映生產衛生狀況。
- 方法:平板培養法(如GB 4789.2-2016)。
- 標準限值:菌落總數≤50 CFU/g,霉菌不得檢出。
-
致病菌檢測
- 檢測內容: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 方法:選擇性培養基培養及生化鑒定。
四、環保性能檢測
-
生物降解率
- 檢測內容:在堆肥條件下90天內有機碳轉化為CO?的百分比。
- 方法:ISO 14855堆肥模擬測試。
- 標準要求:降解率≥60%方可認證為可堆肥產品。
-
生態毒性測試
- 檢測內容:降解產物對植物種子(如水芹、大麥)發芽率的影響。
- 方法:堆肥浸提液培養法,發芽率需≥90%。
-
可堆肥性認證
- 檢測內容:符合標準如EN 13432或ASTM D6400,驗證完全分解為水、CO?和生物質的能力。
五、其他專項檢測
- 甲醛釋放量:適用于使用粘合劑的餐具,限值≤1.5 mg/L(GB 31604.16-2016)。
- 耐磨性:表面涂層是否易脫落(如摩擦500次后觀察)。
- pH值:水浸液pH應在5.0-8.0,避免對口腔或食物產生影響。
結語
紙漿模塑餐具的檢測是保障其安全性和環保性的關鍵環節。企業需依據目標市場的法規(如中國GB、歐盟EN、美國FDA)選擇相應檢測項目,并通過機構認證(如CMA、 )。只有全面把控質量,才能推動環保餐具行業可持續發展,助力“禁塑令”政策落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