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鐵油墨檢測
發布日期: 2025-04-15 03:15:34 -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5日 03:17
平版印鐵油墨檢測技術及關鍵檢測項目
平版印鐵油墨廣泛應用于金屬包裝(如食品罐、飲料罐、化妝品罐等)的印刷工藝中。其性能直接影響印刷質量、生產效率及終端產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為確保油墨滿足行業標準,需通過系統性檢測對油墨的關鍵指標進行嚴格把控。以下為平版印鐵油墨的核心檢測項目及技術要點。
一、物理性能檢測
-
粘度檢測
- 檢測目的:評估油墨流動性,確保印刷過程中油墨轉移均勻。
- 方法:旋轉粘度計(如ISO 2884標準),測量油墨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值。
- 標準范圍:通常控制在20-60 Pa·s(依具體工藝調整)。
-
細度檢測
- 檢測目的:檢測油墨顆粒的均勻性,避免印刷網點模糊或堵版。
- 方法:刮板細度計(按GB/T 13217.3標準),觀察油墨顆粒分布。
- 合格標準:細度≤15 μm(高檔油墨要求≤10 μm)。
-
顏色與光澤度
- 檢測目的:確保印刷色相與設計稿一致,滿足外觀要求。
- 方法:分光光度計測量Lab值(DIN 55988標準),光澤度儀測試60°反射光。
二、化學性能檢測
-
附著力測試
- 檢測目的:驗證油墨與金屬基材(馬口鐵、鋁材等)的結合強度。
- 方法:
- 劃格法(ASTM D3359):用百格刀劃出網格,膠帶剝離后觀察脫落面積。
- 彎曲試驗:將印刷樣品彎曲180°,檢查油墨裂紋或脫落情況。
- 標準:附著力等級需達0-1級(無脫落)。
-
耐性測試
- 耐高溫蒸煮:模擬食品罐殺菌工藝(121℃/30min),檢測油墨變色或脫落。
- 耐溶劑性:用乙醇、丁酮等溶劑擦拭,評估抗溶解能力(適用內涂油墨)。
- 耐光性:氙燈老化試驗(ISO 11341),測試紫外線照射后的色差ΔE≤2.0。
-
干燥性能
- 檢測目的:確保油墨在烘烤過程中快速固化,避免粘連。
- 方法:
- 指觸法:輕觸油墨表面判斷表干時間。
- 烘箱試驗:設定溫度(如150-180℃)和時間(8-12分鐘),測試完全固化狀態。
三、印刷適用性檢測
-
轉移性測試
- 通過印刷適性儀模擬實際印刷條件,檢測油墨在印版→橡皮布→金屬板的轉移效率。
-
網點再現性
- 使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印刷網點的完整性,確保1%-99%網點清晰無變形。
-
抗乳化性
- 評估油墨在潤版液作用下的穩定性,防止乳化導致的印刷故障。
四、安全環保檢測
-
重金屬含量
- 檢測鉛(Pb)、鎘(Cd)、汞(Hg)等(依據RoHS、GB 9685標準),食品包裝需符合遷移量限值。
-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
- 氣相色譜法(GC-MS)測定苯類、酯類溶劑的殘留量,符合GB 38507-2020要求。
-
食品安全性
- 模擬食品接觸環境,檢測油墨中非揮發性物質的遷移量(如EU 10/2011法規)。
五、檢測設備與標準
- 核心設備:粘度計、分光光度計、恒溫烘箱、百格刀、老化試驗箱等。
- 參考標準:
- :ISO 2846(膠印油墨顏色)、ASTM F963(毒性測試)
- 國內:GB/T 18752(熱固性油墨)、QB/T 2025(印鐵油墨)
六、質量控制建議
- 批次抽檢:每批次油墨需完成粘度、附著力、顏色等基礎檢測。
- 工藝適配性:根據印刷機速度、烘烤條件調整油墨配方。
- 環保升級:推動無苯油墨、水性油墨的檢測技術開發。
結語
平版印鐵油墨的檢測需覆蓋物理、化學、環保等多維度指標。通過科學檢測可優化印刷效率,保障金屬包裝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同時推動行業向綠色化、高性能化發展。
如需進一步細化某類檢測方法或標準,可提供具體方向深入探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