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軋帶肋鋼筋檢測
發布日期: 2025-04-16 20:45:44 -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6日 20:47
一、主要檢測項目及技術要求
1. 外觀質量檢測
- 表面質量: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折疊、結疤、油污及其他影響使用的缺陷;允許存在局部凸起或凹陷,但高度/深度不超過公差。
- 肋部形態:橫肋應連續均勻分布,與鋼筋軸線夾角40°~60°,間距偏差≤±10%。縱肋高度需符合牌號要求(如CRB600H縱肋高≥0.3mm)。
2. 尺寸與重量偏差
- 公稱直徑:允許偏差±0.3mm(如CRB550常用規格5~12mm)。
- 橫肋高度:實測值≥標準值的95%(如CRB600H橫肋高≥0.2mm)。
- 重量偏差:按批次抽檢,單根重量偏差不超過±6%,整批偏差不超過±4%。
3. 力學性能檢測
- 抗拉強度(Rm):CRB550≥550MPa,CRB600H≥600MPa,CRB650≥650MPa。
- 斷后伸長率(A):CRB550≥8%,CRB600H≥10%,CRB650≥4%。
- 大力總延伸率(Agt):CRB600H≥5%,反映鋼筋塑性變形能力。
- 強屈比(Rm/ReL):≥1.03,確保材料均勻性及抗震性能。
4. 工藝性能檢測
- 彎曲試驗:180°冷彎后無裂紋(芯棒直徑=3倍鋼筋直徑)。
- 反復彎曲試驗:CRB650需通過4次反向彎曲,驗證加工適應性。
5. 化學成分分析
- 碳當量(Ceq):≤0.45%(Ceq=C+Mn/6+(Cr+Mo+V)/5+(Ni+Cu)/15),控制焊接性能。
- 有害元素:硫(S)≤0.045%,磷(P)≤0.045%,防止冷脆和熱脆。
6. 表面質量與防腐檢測
- 鍍層/涂層(如有):厚度≥20μm,附著力測試(劃格法)需達到1級標準。
- 銹蝕等級:按GB/T 8923評估,銹蝕面積≤5%為合格。
二、檢測方法與設備
-
力學性能測試
- 萬能試驗機:加載速率控制在10MPa/s內,記錄應力-應變曲線。
- 引伸計:精確測量屈服強度(ReL)和延伸率。
-
尺寸精度檢測
- 激光測徑儀:非接觸式測量直徑和肋高,精度±0.01mm。
- 投影儀:用于橫肋間距和角度的圖像分析。
-
化學成分分析
- 光譜儀(OES):快速測定C、Si、Mn、P、S等元素含量。
- 碳硫分析儀:高精度檢測碳硫含量。
-
表面缺陷檢測
- 渦流探傷儀:檢測表面微裂紋和折疊缺陷。
- 金相顯微鏡:觀察晶粒度及夾雜物分布(如A類硫化物夾雜≤2級)。
三、常見問題及質量控制要點
-
力學性能不合格
- 原因:軋制工藝不穩定或原材料成分偏差。
- 對策:優化軋制溫度(終軋溫度控制在450~550℃)及冷卻速率。
-
表面裂紋與折疊
- 原因:軋輥磨損或導衛裝置調整不當。
- 檢測:每批次抽檢3%進行渦流探傷,缺陷長度超過肋間距的50%則判廢。
-
重量偏差超標
- 控制措施:在線稱重系統實時監控,調整軋機壓下量,確保公差在±4%以內。
四、檢測流程與標準依據
-
取樣規則
- 每批≤60噸,隨機抽取3根,每根截取2個拉伸試樣和2個彎曲試樣。
-
判定標準
- 任一項目不合格時,雙倍復檢;復檢仍不合格則整批拒收。
-
報告內容
- 需包含牌號、規格、批號、檢測數據、結論及檢測依據(GB/T 13788、JGJ 95等)。
五、結語
冷軋帶肋鋼筋的檢測需嚴格遵循標準,關注力學性能與工藝性能的匹配性。隨著高強鋼筋(如CRB600H)的推廣,檢測中需強化對強屈比和延性的驗證,確保其在抗震結構中的可靠性。企業應結合自動化檢測技術(如AI圖像識別表面缺陷)提升質量控制效率,為建筑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注:實際檢測需根據工程設計要求及合同約定調整檢測項目,特殊環境(如海洋工程)需增加應力腐蝕試驗。
分享